氢能企业融资,2024上半年持续保持良好的势头,只是聚焦的环节变了。
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方向之一,国内氢能产业赛道新、研发投入大,发展前景好,近年来吸引资本争相进入。
图:2019-2023年氢能产业融资情况
资本的涌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对产业的认同,也可以反应了该时期产业发展的方向。
碳索氢能网对比近几年的数据发现,2023年以前,国内氢能领域融资多集中燃料电池及相关核心材料领域;2023年后,制氢装备企业的融资频次及规模异军突起。
2023年是分界线
众所周知,氢能产业链很长,大致可分为制、储、运、加、用五大环节,每个大环节下又再分为多个细分环节。在政策激励与市场作用的双重助推下,某些细分领域就有可能迎来发展机遇,例如,用氢环节的氢燃料电池和制氢环节的电解水制氢领域。
碳索氢能网通过整理近两年的融资数据发现,2022年国内整个氢能产业累计发生35起融资,其中燃料电池环节22起,占比60%;制氢装备环节仅2起,占比5%。从融资金额来看,燃料电池环节占比90%,制氢环节占比约1%。
然而,到了2023年,国内氢能产业累计发生61起融资,其中燃料电池29起,占比48%,制氢装备增加到19起,占比跃至31%。从融资金额来看,燃料电池占比下降至52%,制氢装备占比升至26%。
尤其是在2023下半年,大陆制氢、赛克塞斯、氢羿能源、阳光氢能、碳能科技、莒纳科技、英特利等制氢装备及相关零部件企业“扎堆”宣布完成融资。其中,阳光氢能在12月完成了6.6亿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约60亿元。
进入2024年后,1-6月共有25起氢能融资事件。其中,制氢装备10起,占比升至40%,燃料电池6起,占比降至24%。制氢环节完成了反超。其中,隆基氢能6月完成A轮融资,估值或超100亿,被业内称为氢能行业”最强A轮融资“。(文末附:2024年上半年氢能产业融资信息表)
氢能融资焦点从氢燃料电池转向上游制氢,2023年是分界线。
图:2024上半年氢能各环节融资分布情况
为什么是制氢?
虽然氢能融资焦点从燃料电池转向制氢装备,但二者并非零和竞争,而是一荣俱荣的关系。此前,氢能产业融资主要集中在燃料电池环节,政策驱动是重要原因。
2020年9月,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并于2021年先后批复了京津冀、上海、广东、郑州、河北等五个城市群,共41个示范城市启动示范工作。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其中明确了“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2030年保有量达到100万辆”的目标市场空间。多项政策驱动下,燃料电池曾一度引爆投资圈。
现如今,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应用工作即将进入尾声。然而,各城市群示范运营进度却似乎并不及预期。据业内机构发布的6月份数据显示,广东城市群、河北城市群分别只完成了示范进度的8%和17.8%。
数据来源:H2 Plus
2023年12月,《中国汽车报》也发文提到,多家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人士坦言,尽管产业未来前景广阔,但当下一路走得艰难,尤其是过去曾经给予大力支持的地方政府,推广与普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步伐有所放缓。
反观制氢端,自2023年以来,随着国际航运、航空等领域降碳政策的陆续出台,以绿氨、绿醇等为代表的绿色氢基能源需求激增,制氢市场加速升温。
据统计,2023年我国电解水制氢新增产能约3.7万吨/年,同比增长约181%。到2024年年底,我国电解水制氢累计产能预计或将超过14万吨/年,到2025年底超30万吨/年,到2030年底超650万吨/年。
电解槽作为制氢核心装备,入局企业也在快速增多。据业内不完全统计,2019年国内电解槽企业不足10家,而到2023年,业内有传言,国内布局电解槽的企业已超300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嗅到制氢侧市场潜力后,亿华通、国鸿氢能、捷氢科技、重塑能源等处于长期亏损状态的燃料电池头部企业,也纷纷开始布局上游制氢。2023年6月,亿华通发布了其首套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设备;2024年4月,捷氢科技牵头申报的PEM电解水制氢装备项目入列内蒙古“揭榜挂帅”项目名单。
当下,相较于燃料电池领域,制氢端商业模式更清晰,前景需求更明确。在燃料电池发展出现瓶颈期时,制氢装备却迎来了一波发展高潮,让国内氢能产业持续保持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4年上半年氢能产业融资信息表
作图:碳索氢能网
或有遗漏,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