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详情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索尔海姆:有信心中国将成为氢能发展的领先国家

来源:环球网 发布时间:2024-03-15 10:58:09

氢能是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也被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之一。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长期致力于气候和环境领域,现担任国际绿氢组织绿氢开发计划主席。近日,围绕氢能大规模发展需要克服的挑战、氢能未来在中国社会中的应用前景、中国发挥优势推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等话题,索尔海姆接受了采访。

氢能的规模化发展还需迈过多重关卡

索尔海姆表示,绿氢将是能源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展望未来几年,氢能有望在能源占比20%。“我绝对有信心中国将成为这类新能源发展的领先国家,因为中国拥有强有力的政府、广阔的市场,充满活力的中国企业将发挥关键作用。”

不可否认的是,和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相比,氢能的发展阶段尚未成熟。在索尔海姆看来,要实现氢能占比20%这一目标,需要克服一些挑战。例如制定并统一“绿氢”的全球标准、安全标准等,以实现国际市场的绿氢交易。“氢的安全十分关键,一个小小的事件就可能带来安全损害,我们需要在所有主要市场采取严格的安全协议。”据了解,国际绿氢组织宣布对绿氢标准进行更新,新标准规定由绿氢制成绿氨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标准不应超过0.3kg/公斤氨气。

索尔海姆表示,氢能的规模化发展,还需要迈过融资这一关。“政府、银行、企业需要齐心协力,讨论如何为氢能产业筹集资金。我认为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发展氢能都处于更好的位置,因为中国拥有强有力的政府、充满活力的私营部门,可以展示如何找到资金以及如何采取严格的安全协议和绿氢标准。”

氢能在中国社会的未来应用的前景广阔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也是碳排放的主体。我国城市碳排放占全国总量比重高达85%。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氢能产业呈现出集群化发展态势,各地也针对氢能产业发展出台支持政策。

氢能在城市中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丰富。除了氢燃料电池汽车,近年来,氢能自行车、三轮等氢生活产品已经出现在了城市街头。例如,目前上海、常州两地已投放运营4000辆共享型氢能自行车。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明强与索尔海姆交流时介绍道,用固体储氢的方式,常压下同体积的储氢能力是35兆帕氢罐的三倍。“藏”在自行车车尾的小小一罐氢仅18克,能够支撑氢动能助力自行车骑行30公里以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联合共建的“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旨在通过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构建氢能及燃料电池创新链、产业链,解决发达国家制约我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与“卡脖子”问题,带动产业升级。

利用甲醇和固态储氢的方式,让氢的制备和储运变得安全、可靠、经济、方便,而城市推进制氢、加氢、储氢、用氢网点的布设,“氢密度”的提升,使氢能可以贯穿到城市的街头巷尾,氢能产品触手可及,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对此,索尔海姆表示,上述氢能技术和模式令人感到兴奋,国际绿氢组织已经与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合作签约,将共同努力加速绿色氢生产和使用,建立全球绿色氢标准,连接中国和国际企业,提高竞争和效率。中氢新能位于大兴,国际绿氢组织很乐意就此与包括中氢新能在内的氢能企业进行进一步沟通,推动氢能领域的交流、合作。

谈及氢能在中国社会的未来应用的前景,索尔海姆表示,准确预测未来并不容易。“但我相信未来绿氢在两个主要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一个是需要高温的工业领域,一个是交通运输领域。”例如水泥、钢铁、化肥等无法使用100%电力的部门,可以利用氢能来帮助产业脱碳。在运输领域,对于重型卡车、轮船、航空等不方便直接从电网获取电力的运输工具来说,氢能无疑是环保的零碳燃料。

建议投资海外市场 推动清洁能源国际合作

无论是能源转型还是应对气候变化,都需要强有力的国际合作,然而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逆全球化的力量依然存在。那么在清洁能源的国际贸易与合作中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索尔海姆分享了他的观察:中国如今是世界绿色转型的绝对领先者,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出口量世界第一。在绿色技术领域,中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太阳能(5.540, -0.03, -0.54%)、风能、水电、动力电池等)中占据超60%的份额。但在国际能源合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例如每个国家都希望优先考虑为自己国家创造就业机会的事业。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如果你是欧洲国家的元首,你对中国福建或广东当地人的工作机会就不会那么感兴趣。”因此,他建议,中国不只向世界出口绿色产品,还需研究如何投资海外市场以在当地创造就业机会,这不仅帮助其他国家从绿色转型中受益,也将有利于中国新能源(3.410, 0.01, 0.29%)产业发展。

在索尔海姆看来,处理分歧和摩擦的秘诀是“尊重”和“对话”这两个关键词,即互相尊重所有国家取得的发展成就。出现商业纠纷时,通过对话和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等机构框架内加以解决,通过公平竞争和国际合作的形式推动全球能源转型。

责任编辑:water

碳索氢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氢能网或碳索氢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氢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