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详情

安思卓,400Nm³/h电解槽通过海外客户验收

来源:碳索氢能网 发布时间:2025-02-12 12:07:06

碳索氢能网获悉,安思卓新能源公司(以下简称“安思卓”)2MW集装箱模块化绿电制绿氢设备,在20251月的最后一周成功通过海外客户的验收。该项目是安思卓在海外市场的又一重要突破,标志着中国氢能装备制造企业在国际绿氢赛道上的技术实力与商业化能力再获认可。

据悉,该项目依托当地优质光伏资源,通过绿电制取绿氢与绿氧,氢气将用于工业领域,氧气则会再利用用于当地化学工艺流程,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项目核心设备为安思卓自主研发的MW级集装箱式碱性电解槽,采用模块化结构,可快速部署并适应复杂环境。其设计满足ISO22374、ISO12100、IEC60079、IEC60076、IEC60146、IEC61508/ISO13849、LVD/EMC/MD(CE)和ASME等诸多国际标准,并完全满足当地严苛法规与安全审查要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的核心电解槽经过安思卓研发与创新实验室的多轮迭代优化,基于人工智能-有限元(AI-CAE/CFD)模型,打造出新一代高性能电解槽。在结构体系方面,采用拓扑优化和多物理场仿真技术,对电解槽的关键部件(如流道、电极、分流板等)进行优化升级,以提升传质与放气效率、减少气泡堆积,并兼顾热管理与局部电流密度的均匀性。在内部气液混合流场的优化上,通过人工神经网络(ANN)仿真数据、CFD建模与验证,以及AI模型训练,构建了能够快速预测性能的“代理模型”。这一方法与结构优化相辅相成,大幅提升了安思卓产品核心技术的迭代速度。同时,结合实验设备进行中试实验及长期运行验证,以进一步反馈和优化设计。此外,核心电极采用安思卓自主研发的第三代非贵金属高电密催化剂,在高电流密度环境下展现出卓越的长期稳定性和低能耗特性。

新的技术手段和产品迭代更新,进一步提升了安思卓的MW级集装箱制氢设备在可再生能源耦合制氢的启停时间测试、宽功率波动快速适应性测试以及低负荷安全运行测试等关键环节上表现优异。凭借先进的材料选用与系统结构设计,该设备实现了与绿色电力的高效耦合,显著提升了电解槽的制氢效率,进而大幅增强了绿电制氢的经济性。此外,该设备具备宽广的功率调节范围,能够达到20%至110%,并且对功率波动实现瞬时响应,这得益于其快速调节机制、智能控制系统、模块化设计以及高效材料的应用。

项目客户方表示,安思卓设备在验收测试中展现了“卓越的技术成熟度与工程化能力”,其集装箱化设计大幅降低了安装与维护成本,尤其适应当地高温、高湿等气候挑战,为后续规模化二期项目提供了可靠模板。

安思卓深耕氢能领域近20年,拥有留美背景的创始团队和完整本土化研发团队,其技术团队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美国MIT、阿贡实验室等顶尖机构合作开展前瞻性研发。公司以技术为锚,持续拓展绿氢版图。此前,安思卓已在北美、欧洲、中东、南美,非洲等地成功交付多个MW级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海外工程经验。此次项目的验收,进一步验证了其“技术+服务”双轮驱动模式的市场竞争力。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背景下,绿氢已成为实现碳中和的核心路径之一。安思卓凭借模块化、高兼容性的解决方案,为风光资源丰富但电网稳定性不足的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商业化模板。随着各国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氢能产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而技术创新与国际化合作将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

碳索氢能网 https://h2.solarbe.com/news/20250212/50000352.html

责任编辑:张欣雨

碳索氢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氢能网或碳索氢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氢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