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详情

康明斯走了,中国PEM电解槽市场当真“不好做”?

来源:碳索氢能网 发布时间:2025-07-23 08:43:44

氢能江湖风云多变,谁也别以为“自己稳了”。

7月15日,康明斯正式退出了与恩泽基金合资成立的康明斯恩泽氢能公司,引发行业强烈关注。

相关阅读:重磅!康明斯退出康明斯恩泽氢能,恩泽基金持股100%

2021年12月,作为全球PEM电解水制氢技术的领军者,康明斯怀揣着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的雄心,与中国石化恩泽基金共同成立康明斯恩泽氢能公司,双方各持50%股份。

随后,康明斯PEM制氢系统迅速博得了国内制氢项目的信赖。2022年9月和12月,康明斯连拿三峡集团乌兰察布项目和中石化中原油田项目两个2.5MW PEM电解水制氢系统订单(当时国内最大PEM制氢项目),一时风光无限。可以说,这几年国内兴起的一批PEM制氢装备企业,有不少是对标康明斯的。

康明斯的离开,让一些媒体质疑:连康明斯这样的国际巨头都无奈退场了,中国PEM电解槽市场,不好做?

订单稀缺:市场表现难言乐观

回顾近三年国内电解槽订单情况,PEM订单着实不多。

碳索氢能数据库据公开数据统计,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国内电解槽公开中标量分别为1453MW、1166MW、3728.55MW,但其中PEM电解槽占比分别仅为3.86%、0.26%、0.20%,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PEM制氢项目的落地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据碳索氢能网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至少有20个规模达兆瓦级以上的PEM制氢项目。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即将投产的国电投大安项目,该项目配置了50MW PEM制氢设备(50套200Nm³/h),由国电投旗下长春绿动公司独家提供。此外,还有规模较大的中国华电德令哈3MW PEM制氢项目,用的也是华电自己的PEM电解槽。

因此,虽有20个兆瓦级项目,多以示范为主,商业化运作不足,与国内已经实现大规模落地的碱性电解水制氢项目相比,PEM制氢项目不够看。

技术瓶颈:国产化与降本难题待解

订单和项目数量稀少外,PEM电解槽自身在技术层面也面临着重重难关。

PEM电解槽的核心材料——质子交换膜,目前仍被戈尔、科慕等国际巨头垄断,技术国产化程度较低。此外,PEM电解槽还高度依赖进口的铱、铂等贵金属作为催化剂,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大大阻碍了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今年5月,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工程造价管理报告2024年度》显示,当前碱性电解槽单位造价接近1200元/kW,而PEM电解槽单位造价接近6000元/kW,PEM价格约为碱性的5倍。巨大的成本差距,使得PEM电解槽在与碱性电解槽的竞争中处于价格劣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PEM电解槽不仅面临着传统碱性电解槽的竞争,还迎来了以AEM等新技术路线的挑战。AEM技术融合了ALK和PEM的技术优势,既可以灵活适应电源波动,又无需使用贵金属催化剂,极具发展潜力。随着AEM技术的发展成熟,PEM电解槽的市场空间可能会进一步受到挤压。

然而,碳索氢能网近期收到了不一样的消息。

国内某PEM电解槽头部企业负责人向碳索氢能网透露,尽管目前国内明面上PEM电解槽的订单不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很多PEM电解槽订单不作对外公开。

或许,在我们看到的公开信息之外,PEM电解槽正在悄然蓄势,择机突破;或许,中国的PEM电解槽市场,只是康明斯不好做,却有企业正做得风生水起。

碳索氢能网 https://h2.solarbe.com/news/20250723/50004488.html

责任编辑:张欣雨

碳索氢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氢能网或碳索氢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氢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