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开始有企业退场。
8月30日,上海一家专注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的公司——上海恒劲动力因资金链断裂,经营困难,拟解散清算。
这家成立于2009年的公司,曾独家入选了北京冬奥(招标合同)定制400kW氢能电源车,也曾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而今濒临解散清算,有人说,该来的还是来了。
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上海恒劲动力2020-2022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为338.34 万元、-5200.21 万元、-2639.08万元,三年合计亏损7500.95 万元。
近年来,氢燃料电池持续火热,但目前仍处于行业发展前期,长期亏损状态并非个例。
强如“氢能第一股”亿华通,日前也发布公告称,2023上半年归母净亏损较去年同期6000万元增加约30%,营业收入相比减少约40%。自2020年起,亿华通已连续亏损三年,且净亏损逐年扩大,并曾在招股书中披露,公司亏损预计至少会持续到2025年。
其实,不止氢燃料电池领域,整个氢能产业链尚且如此。中国的氢能产业整体落后于欧美日等国家,如果发展氢能产业可以一蹴而就,那欧美日早已进入氢能社会。
所以,我们相信,发展氢能需要持续投入和探索,是一个长期行为。
氢能产业持续火热
目前,氢能产业还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多数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但氢能产业仍持续火热。
从入场的企业来看,截至本文发出时,在天眼查输入“氢能”关键词,粗略统计已有5237家企业,98家央企已有40余家落子氢能,以中石化、国家能源集团、中国能建等为代表,正在大刀阔斧布局氢能。
从融资情况来看,2019-2022年,我国氢能行业分别完成融资18亿、50亿、79亿、82.5亿,融资规模持续增长。到2023年,据索比氢能统计,氢能领域上半年共计发生21笔公开融资事件,融资金额24.7亿元。
下半年以来,又有赛克赛斯、中科富海、碳能科技等企业完成亿元级融资,继国氢科技45亿单笔融资之后,亿元级融资规模的数量正在显著增多。
从项目建设情况来看,国内已有数十个正在规划和建设的万吨级绿氢项目(相关阅读:超221万吨!国内38个万吨级绿氢项目正在排队投产)。近日,中石化新疆库车项目全面建成投产,作为国内首个规模化利用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的项目,标志着我国绿氢规模化工业应用实现零的突破。
从产品研发与应用情况来看,电解槽方面,2020年以来中国电解槽装备企业数量从10家左右上升到超百家,2022年电解水制氢设备出货量达到722mw,同比增长106%;加氢站方面,截至 2022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加氢站 358 座,其中在营 245 座,加氢站数量全球第一;燃料电池车方面,随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政策启动,2022年全年销量为5009辆,同比增长166%。
权威专家力挺稳军心
发展氢能产业,机遇和挑战共存。行业发展早期,困难与挑战都多。
如何看待氢能面临的种种困境?产业链各环节的突破点在哪里?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是每一位氢能从业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索比氢能网据公开信息,整理了6位业内院士及专家近期发表的观点,具体内容如下:(顺序不分先后)
氢能产业发展领域
在氢能价值链方面,战略价值已经得到认可,也引发了氢能的热潮。未来要开发商业价值,绿氢制取的经济性是实现商业价值的关键。在氢能产业链方面,应以绿氢制备的商业价值为推动力,引领多元化和大规模的商业示范应用,带动绿色氢能产业链的全面发展。
——欧阳明高
氢能要推广发展,需要解决制氢、储运、用氢各个环节的难题。其中,经济性是最关键的指标之一。如果加氢比加油还贵,那么氢的吸引力就会大大降低,推广应用的阻力也会大大增加。所以近几年,整个氢产业链围绕降低成本,从氢的制备开始,不断探索着最佳路线。
——马永生
PEM制氢领域
PEM电解槽催化剂未来降本空间保守估计在30%-50%,通过掺杂或者负载这些方式提高稳定性尤为关键,但是实用化还有一段路要走,路要走多长取决于技术进步的有多快。
——米万良
海水制氢领域
电解水制氢的“绿氢”技术是氢能发展的必然趋势。到2050年,电解水制氢占比有望提升至70%。但当前水资源稀缺,通过海水制氢打破了原本需要依靠纯水制氢的传统模式,将不受领土边界限制,可以将取之不尽的全球资源转变为绿色能源。
——谢和平
氢储运领域
我国加氢站储氢高压容器,已实现自主可控,可以满足国内加氢站建设的需求,Ⅲ型氢气瓶已实现批量生产,Ⅳ型氢气瓶已制定团体标准(国家标准正在报批),即将形成产能。氢气管道、液氢储运装备、氢气储运装备轻量化与国外差距明显,亟待加强基础研究,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在提高装备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以满足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郑津洋
氢能汽车领域
氢燃料电池普及肯定从乘用车开始,2024年国内的氢能源乘用车就会慢慢普及起来了,想压也压不住,预计在2025年前后实现大规模商用,2040~2050年,电动车、氢能源车和油车的保有量能达到1:1.5:1的比例。
——柴茂荣
碳索氢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氢能网或碳索氢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氢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2023-09-11 09: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