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解槽的供应已经远远超过绿色氢项目的需求:BNEF发出警告说,新公司正在涌入已经供过于求的市场。
研究公司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警告称,与未来一年绿色氢项目开发商的实际需求相比,电解槽制造商对新工厂的投资过快,产能严重过剩。
在他们题为《电解槽制造2024:小池塘里的鱼太多》的分析中,BNEF指出,到2023年底,世界各地的工厂每年可生产高达31.7GW的电解槽——几乎是当年交付量的17倍,是2024年预计交付量的7倍多。
尽管如此,制造商们已宣布进一步扩张,到今年年底,电解电池组年组装能力将超过50GW,到2025年将增加到近75GW。
从表面上看,这种快速扩大规模对绿色氢项目开发商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因为它确保了GW级的订单能够得到满足,规模经济可能会降低单位价格。
然而,由于美国和欧盟的补贴推出速度慢于预期,开发商并没有下达2023年预期的大订单,这使得电解槽制造商的高成本投资几乎没有回报。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报道,只有一家纯电解槽制造商在2023年实现了盈利——蒂森克虏伯新纪元(Thyssenkrupp Nucera),净收入为2300万美元。这主要是由于其正在履行世界上最大的在建绿色氢设施——沙特阿拉伯Neom项目的2.2GW订单。
其他企业的报告透露的年度亏损从Enapter的1300万美元到Plug Power的近14亿美元不等。
尽管全球电解槽产能的68%(21GW)位于中国,但彭博新能源财经指出,西方企业在中国市场所占的份额已逐步下降至不足10%。
这些公司通常不会在该地区投资额外的制造能力,原因是来自中国新供应商的持续进入,使得该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以及欧盟和美国政府支持的可能性,还有印度对国内制造业的激励措施。
Nel等一些电解槽制造商反驳了有关整个行业供过于求的事实,认为标称产能并不一定反映出一家工厂实际能生产多少台电解槽。
然而,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回应称,即使假设只有50%的标称产能在生产电解槽,“产能过剩仍然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问题”。
BNEF还警告说,尽管供应严重过剩,但更多的电解槽制造商正在涌入市场,目前有超过100家公司声称生产这种设备。
这大大稀释了碱性电解槽市场,到2023年底,前十大制造商仅占产能的50%,而2021年这一比例为84%。
而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的市场更加集中,到今年年底,前五家公司的产能可能占总产量的72%。
BNEF还指出,碱性电解槽制造仍然占市场份额的75-80%,远高于P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