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访谈录
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产品技术 > 燃料电池

系统下探2500元/kW,燃料电池降本进入“深水区”

2023-10-19 11:19:08
来源:高工氢电
分享到: 

系统成本降至2500元/kW,氢燃料电池还有多大的降本空间?

近日,亿华通在其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对外公开披露了其燃料电池成本。亿华通方面表示,2022年公司燃料电池系统成本每千瓦平约2500元,相信随着国内燃料电池产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成本有望得到进一步降低。

一直以来,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困扰燃料电池汽车大规模推广的瓶颈所在。然而,近年来,伴随着一批优秀国产燃料电池企业的迅速崛起,核心部件国产化水平持续稳步提升,燃料电池的成本也在快速下探。

“现阶段,头部的燃料电池企业系统成本大多能做到3000元/kW以下,外售价格一般会超过3000元/kW。”国内一家燃料电池企业的联合创始人告诉高工氢电,虽然燃料电池产业的规模化量产节点尚未到来,但整个燃料电池产业链降本的步伐并未停止,整体上仍保持每年20%左右的幅度在持续进行。

在下游应用规模迟迟没有启动的背景下,降本的压力也从燃料电池产业链层层向上传导,燃料电池产业降本已进入深水区。

燃料电池系统/电堆降本现状

“如果按照百台级以上的采购规模,公司的电堆价格可以做到1500元/kW。”国内一家石墨板电堆企业的高管告诉高工氢电,从去年到今年,公司电堆的成本已经下降了20%以上。

价格下降的不只是石墨板电堆,金属板电堆的价格在同样有较大的降幅。

“如果有100台以上的采购订单,公司燃料电池系统的价格可以做到3000元/kW,电堆部分则可以做到1500元/kW以下。”国内一家金属板电堆企业销售总监认为,随着良率的提升和工艺的改进,未来还有进一步降本的空间。

事实上,从高工氢电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电堆企业都制定了具体的降本路线,不少企业把每年电堆的降本幅度控制在20%-30%左右浮动。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企业降本后的价格存在一定的差异,这跟不同公司的业务模式、工艺路线和实际所获取订单的数量密切相关。具体而言,成立时间相对较早,工艺和供应链较为成熟的电堆厂在降本方面有更大空间。

就拿前不久公开成本信息的亿华通来说,其2500元/kW的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已经算是头部企业中比较领先的水平了。

“如果电堆按照每年20%左右的降本速度,解决国产燃料电池突破成本过高的瓶颈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且这个过程会比纯电动汽车的降本周期还要更短。”国内一家燃料电池商用车企业的氢能业务主管表示,国产燃料电池降本的速度已经在加快了。与成本相比,现阶段终端更加关注综合成本和系统在应用场景中的工作效率。

未来的降本路径在哪里?

燃料电池成本虽然每年都在大幅下降,但仍然未能达到市场化的拐点。按照现在的降本节奏,距离能够引爆市场的1000元/kW系统成本还有较大距离。那么,又该从哪些方面继续降本提效呢?

在规模化上尚未形成的阶段,燃料电池产业降本归根结底离不开技术工艺提升、核心材料国产化替代这两大主要举措。具体来看,根据产业链分工的不同,不同领域的降本策略有所差异。

在电堆和系统环节,产品制造降本和售后服务降本成为关键,而技术降本(工艺水平提升)+国产化率提升是产品核心降本路径,一方面通过加快核心材料的国产化替代来降本,另一方面通过良率的提升,单位功率密度的提升来降本。

“膜电极和双极板等关键材料的国产化是促使电堆降本的主要贡献来源。”国内一家电堆企业技术总监告诉高工氢电,在电堆降本的贡献中,关键材料国产化降价起到的作用要占50%以上,而电堆企业技术进步和工艺革新所占的比重为30%,其余20%则要归功于电堆企业数量增多而带来的竞争激化。

“我们在此之前所享受的降本红利主要是国产化和产业化,现在这部分红利也接近尾声了。”一家燃料电池企业高层表示,现阶段国内主要燃料电池企业的供应商基本趋同了,这方面降本已经很难拉开差距。剩下最核心材料部分的质子膜、催化剂和气体扩散层还有国产化的空间可以挖掘。

此外,考虑到售后成本占比重偏大,燃料电池企业还在努力降低售后成本。高工氢电了解到现阶段已有不少公司开始聚焦燃料电池的氢耗、质保以及是否可靠等因素,对于终端用户而言,综合运行的成本比燃料电池的初始采购价格更重要。

在BOP部件和关键材料环节,降本也体现出较大的差异。现阶段,包括空压机、空气循环系统、增湿器等部件在内的BOP辅件的降本已经块压榨到极限了,并且这部分已经基本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在用量未能突破的情况下,未来的降本空间不大。

而在核心材料环节,特别是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和气体扩散层这三大材料,国产化程度尚低,尽管国产材料价格相比进口有较大优势,但出于品质和稳定性方面的考虑,下游的膜电极企业在成熟产品上基本采用进口材料。未来若实现国产化替代,这部分还有较大的降本空间。

近一年来,业界对于燃料电池核心参数的关注度越来越低了。从用户端的诉求来看,行业降本的关注点已经从一次采购成本向全生命周期成本上转变,反馈到燃料电池端的就是就是可靠性、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比拼。

“行业降本已经开始聚焦到产品力了,燃料电池产业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正在加剧。”一位燃料电池行业的投资者表示,未来不具备自主生产能力的企业,在成本控制和产品品质控制上会呈现疲态,只有真正聚焦产品的企业才能赢得市场化的订单,从而熬过规模化市场到来的时刻。

责编:张欣雨
碳索氢能网版权说明:
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氢能网或碳索氢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氢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