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氢能“阳谋”
这条西部陆海“氢走廊”始于重庆,最终抵达广西钦州港,全程约1150公里,中途设有4座加氢站,将带动重庆、贵州、广西周边中短途支线物流应用场景,是中国石化氢能产业布局西部地区的重要一步。
中国石化这条“氢走廊”用意很深,通过联通物流的应用,实现打通产业的目的。据测算,仅干线双向潜在货源就有22万标箱/年,且途经重庆公路物流基地、贵州快递物流园、南宁市沙井江南物流园区等,应用场景丰富。“氢走廊”将构建“绿色通道物流体系+氢能供给体系+氢能产业创新体系”的氢能全业态发展格局,促进交通、能源与产业深度融合。
中国石化在国内外没有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利用副产氢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燃料电池供氢中心,一期日供氢能力3200公斤,成为支撑“氢走廊”建设的重要仓储设施。该集团旗下重庆石油率先建成投运7座加氢站,成为重庆第一大氢能加注运营商。广西石油建成7座加氢站,是广西最大的车用氢能供应商。贵州石油依托贵阳综保二号加氢站建设,打造了氢能站建设模板,为省内氢能加注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此前,中国石化氢能产业布局重心集中在于北方。该集团推动的“西氢东送” 输氢管道示范工程,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点位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管道全长400多公里。管道一期运力10万吨/年,预留50万吨/年的远期提升潜力。
中国石化在内蒙古布局了鄂尔多斯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并规划在乌兰察布市建设大规模绿电制绿氢项目,通过建立风光发电-绿电制氢-氢气管输-炼化与交通用氢的一体化氢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氢能产业制、储、输、用全产业链示范布局。同时,中国石化还依托其青岛炼化,建成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
早在2018年,中国石化就首次披露了其氢能发展战略。中国石化的布局目标是:“把氢能作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主要发展方向,逐步培育并壮大中国石化氢能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推进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目前,中石化每年氢气生产利用量约为430万吨,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氢气生产利用主体。
电力央企氢能业务或面临挑战
而随着中国石化在氢能领域布局的迅速拓展和深化,或将对此前已在此领域深耕多年的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集团等电力央企构成一定竞争和挑战。
例如,在市场份额方面,国家电投旗下的氢动科技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迅速布局了华北、华中、黄河流域、华南、华东等地市场,北京-天津专线、廊坊-北京专线已经稳定运营;并凭借“氢能车辆+智慧调度平台”模式,实现长三角城际干线、城市配送等场景全覆盖,且计划以宁波为核心,打造环杭州湾“零碳物流走廊”。然而,在西部跨区域干线方面,中国石化无疑已先一步占据优势。
在产业链竞争方面,中国石化从2019年以来,战略投资了一批优质氢能企业,主要为氢能核心装备企业与核心材料企业,涉及产业链上的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车载供氢系统、加氢站、液氢装备、储氢装备等环节。
正是凭借这些产业基础,中国石化能够在“氢走廊”沿线的重庆长寿、贵州六盘水、广西百色等地利用丰富的氢能资源,实现电解水制氢、氨分解制氢等技术规模化应用,从而保障“氢走廊”的氢源供应。
电力央企方面,尽管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集团在氢能产业链布局上也涉及制氢、加氢站建设等环节,可能会与中国石化在氢源获取、加氢站布局等方面形成竞争。
例如,国家电投旗下吉电股份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可再生能源+PEM制氢+加氢”一体化创新示范项目刚刚成功通过全产业链可再生氢绿色认证。吉林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投产后将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绿氢合成绿氨创新示范项目。截至2024年底,国家电投交通强国试点累计推广换电重卡超5万辆,布局充换电站超1200座。今年初,其自主研发的“氢腾”燃料电池产品设备还在南极成功发电,全球首次实现了氢能技术在南极环境下的应用。
国家能源集团很早即致力于打造“国能氢能”品牌,将氢能纳入能源谱系,“氢能源动力调车机车”满载氢气时可连续运行12小时以上,续航里程达800公里;兆瓦级PEM电解水制氢一体化测试平台将支撑国家级氢能实证实验平台建设;国华投资(氢能公司)枣泉加氢站推动换氢站建设,换氢能力达5000公斤/天,可实现5分钟快速换氢,满足氢能重卡更换氢气储罐的需求;胜利能源氢燃料电池无人驾驶重型矿用自卸卡车首次实现大功率氢堆集成、氢-电混动控制和无人驾驶的高度融合,运行全过程“零碳”排放,相比同型号燃油矿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0吨以上。
然而,尽管电力央企在氢能产业的布局深度和应用场景的广度上皆有所长,但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中国石化的资源利用和产业链布局已相对成熟。在重庆,中国石化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建成投产3000标准立方米/时的供氢中心,生产的高纯氢纯度达99.999%,通过管道送至重庆石油长寿加氢综合能源母站。在广西南宁,我国首座商业化分布式氨制氢加氢一体站——广西石油南宁振兴加能站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低温高效分布式氨制氢成套技术,制氢规模为同类型最大。
此外,中国石化还开展了跨省氢车运输示范。两台氢能重卡跑完全程约1500公里,跨越京津冀鲁苏沪6个省市,沿途在7座加氢站加氢补能,这是我国氢能车辆首次大范围、长距离、跨区域的实际运输测试。
截至2024年底,中国石化已建成140余座加氢站,成为全球最大加氢站运营企业,初步打通成渝万、京津唐、沪嘉甬、济青、汉宜和京沪等6条氢走廊,真正实现全国布局。
但除竞争外,中国石化氢能业务的快速崛起,也可为整个氢能行业拓展空间。例如,中国石化作为在交通领域拥有巨大政策影响力的央企巨头,其投运首条跨区域氢能重卡干线,或将大大提升氢能重卡的行业关注度,也可能促使政府出台更多有利于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加氢站建设补贴、车辆购置补贴等,或也将使电力央企氢能业务间接受益。
碳索氢能网 https://h2.solarbe.com/news/20250428/50002067.html
碳索氢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氢能网或碳索氢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氢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2025-04-28 15: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