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解槽市场有多卷?一两台订单,就能让十几家颇具实力的电解槽厂家来一场激烈的“搏杀”。因为大家都明白,不论公司何来路背景,没有订单就没有未来。
订单不够,是这几年国内电解槽行业不温不火的症结。不温,是氢能被定性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已经下了决心要干;不火,即发展速度太慢。虽然方向明确,但长路漫漫。不过,订单不够的问题快要得到解决了。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国内绿氢项目已经有713个,其中466个项目披露了规模信息,制氢规模合计超过143GW,绿氢产能达到852.67万吨/年。
然而,这713个项目,绝大多数还处于前期规划阶段,完成投产的项目寥寥无几,截至2024年底,国内绿氢产能也仅为12.5万吨/年左右。不过,在2025年下半年,已确定有多个大型绿氢项目投产,到2025年底国内绿氢年产能将达到20万吨/年左右。
这些项目的投产,必将加快一大批项目的开工建设。此外,在近期还有多个更大规模的年产10万吨绿氢的项目传来的消息。如果说万吨级绿氢项目的电解槽装机规模在100-125MW之间,那10万吨级绿氢项目的电解槽装机规模将达到GW级。
GW级制氢项目的登场,国内电解槽企业真就算熬出头了。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电解槽企业都能熬出头,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残酷的经济学常识:在订单爆涨之时,就是巨头诞生之日,TOP10的企业注定要拿走95%以上的订单。
据碳索氢能网粗略统计,不经意间,国内制氢规模达“GW级”的绿氢项目,至少已有12个:
1.陕蒙30GW新能源发电储能制绿氢项目(约10GW)
由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导的大型综合能源项目,旨在通过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结合储能与电解水制氢技术,构建“绿电—绿氢—输氢—应用”全产业链体系。项目总投资未公开披露,但参考同类百亿级氢能项目(如国电投绿氢碳中和基地),其投资规模预计超500亿元。
项目分阶段实施,一期3GW示范工程位于内蒙古乌审旗,为跨省输氢管道提供氢源。2025年4月23日,召开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会。
陕蒙30GW新能源发电储能制绿氢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96.79万吨绿氢的产能,这是目前国内产能最大的绿氢项目,配套建设30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450万千瓦/1800万千瓦时储能设施,60座220千伏新能源汇集站、15座制氢站220kV变电站、2572.5千米220kV送出线路,以及409.1千米输氢管线。
2.中煤绿能(鄂尔多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乌审旗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超1GW)
由中煤绿能(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子公司)投资建设,已于2025年3月28日完成备案,计划于2025年10月开工、2027年9月投产。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重点新能源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73亿元。
建设规模与结构:1.23GW光伏、1.7GW风电,制氢用绿电不低于97%,配套建设30MW/15MWh电化学储能设施。电解水制储氢部分规划制氢产能为10.13万吨/年,共建设216000Nm3/h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
其中1500Nm3/h碱性电解槽112套、2000Nm3/h碱性电解槽24套,储氢规模为105.6万Nm3,设置48台2000m3球型储罐储氢,可满足下游合成绿氨装置约 8.1h满负荷运行连续用氢需求。
3.再生绿氢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新建年产80万吨绿色氢氨合成工厂项目(超1GW)
4月23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与香港再生绿氢能源科技亚洲有限公司签署《年产80万吨绿氨风光电氢氨一体化建设项目合作框架协议》,项目总投资180亿元人民币。项目建成后年产,12万吨绿氢/80万吨绿氨。分两期建设,每期40万吨。
4月24日,一期项目完成了备案,总投资70亿元。一期新建工艺生产装置主要包括:空分制氮1套、氢气纯化1套、电解制氢一~七厂房(共56台2000标方模块化碱性电解槽)、合成氨装置1套;新建储运装置主要包括:氢气储罐8个、氨储罐12个、汽车装车栈台、火车栈台等。
不过,项目已明确所需的模块化碱性电解槽,将由再生绿氢全资子公司——北京亿境星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该项目核心技术采用中石油吉林化工设计院与中国能建山西电力设计院联合设计方案,集成美国KBR合成氨工艺包,生产的绿氨产品将销往欧盟。
4.中石化内蒙古乌兰察布10万吨/年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1GW)
由中国石化新星(内蒙古)西氢东送新能源有限公司主导建设,总投资205亿元,分制氢厂(59.4亿元)和新能源场站(145.6亿元)两部分实施,计划2027年6月全面投产。项目依托乌兰察布风光资源,年产绿氢10万吨,通过长输管道供应京津冀地区化工企业,助力灰氢替代与区域能源转型。
制氢厂选址位于商都县,规划建设风电174万千瓦、光伏80.4万千瓦,制氢能力10万吨/年,配套建设220千伏升压站4座、隆压站2座输电线路96.8公里,利用商都县现有污水处理厂的中水资源作为制气的水源,实现净零排放。
2024年1月11日,项目完成备案,其中建设电解水制氢装置100套2000Nm³/h碱性电解槽,2024年5月项目作调整,将“200套1000Nm³/h碱性电解槽”改为“100套2000Nm³/h碱性电解槽”。
5.沙湾市年产10万吨绿氢制60万吨绿氨生产线项目(1GW)
由新疆氢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导建设,总投资39.578亿元,选址于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市哈拉干德工业园区,计划2025年第二季度开工、2026年第三季度达产。
项目通过绿电电解水制氢,结合哈伯法合成绿氨技术,形成“绿电-绿氢-绿氨”全产业链,目标年产绿氢10万吨、绿氨60万吨,配套新能源装机4.5GW,实现全流程零碳排放。目前,项目已获得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机关的批准。
2025年1月7日,项目公布生产线项目工程设计中标候选人。3月27日,新疆氢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据碳索氢能网从签约现场获取信息,派瑞氢能是该项目的电解槽供应商之一,将给该项目提供30套电解水制氢系统。
6.中科新能源沙湾10万吨绿氢50万吨甲醇项目(1GW)
3月27日,塔城地区沙湾市人民政府与中科新能源投资(广东)有限公司签订项目投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计划建设年产10万吨绿氢及50万吨甲醇的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43.1亿元。
项目采用“全离网制氢一体化”模式,利用3GW不并网风电、光伏发电直接供电制氢,并通过绿氢合成甲醇,形成“绿电-绿氢-绿色化工”全产业链闭环。电解水制氢规模为10万吨/年,采用碱性电解槽技术;氢气后续用于合成绿色甲醇,年产能达50万吨。
7.喀什零碳化工园区10万吨新能源光伏制氢项目(1GW)
喀什零碳化工园区10万吨新能源光伏制氢项目是园区联合化工项目的核心子工程,由喀什诺诚化学有限公司主导投资,总投资超250亿元。
2024年11月18日,喀什零碳化工园区正式通过审批。当日,喀什诺诚化学有限公司作为园区的运营公司,与中国电力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园区10万吨新能源制氢战略投资框架协议。
2025年1月10日,喀什零碳化工园区联合化工项目180万吨/年MTO装置、生物燃料项目、绿色氢氨醇项目(包括10万吨新能源光伏制氢项目)以及配套的公辅工程,正式委托中石化广州工程公司完成可研并达成整体EPC合作协议,喀什零碳化工园区联合化工项目预计2025年6月开工建设,2026年12月陆续投产运行。
项目年产绿氢10万吨,配套光伏发电系统及电解水制氢装置,氢气通过储罐、压缩机升压后输送至园区化工生产线及周边城镇燃气网络。
8.中国天楹安达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1GW)
由中国天楹全资子公司安达天楹主导建设,总投资约169.5亿元,规划新能源装机容量1.8GW(风电1.4GW、光伏0.4GW),并配套种力储能140MW/280MWh。
项目以“绿电-绿氢-绿氨/绿甲醇”为核心路径,目标年产绿氢10万吨、绿氨3.8万吨、绿甲醇62万吨,同时通过生物质气化耦合绿氢制甲醇技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打造“风光储氢氨醇”全产业链闭环。
2024年7月17日,安达市天楹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化工一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首次公示。拟建设2万吨/年制氢产线、20万吨/年生物质气化(含预处理)及配套系统工程、2×100t/h生物质流化床锅炉+1台35MW抽凝发电机组、15万吨/年甲醇合成(CO合成)及配套系统工程及5万吨/年甲醇合成(CO2合成)工程。
9.中国天楹辽源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1.5GW)
由中国天楹子公司辽源天楹氢能科技主导建设,总投资超300亿元,规划新能源装机容量2.6GW(风电2600MW),目标年产绿氢15万吨、绿甲醇80万吨,并配套生物质气化、绿碳制备等设施,打造“风光储氢氨醇”全产业链闭环。
2024年5月22日,辽源天楹制氢科技有限公司的辽源风电制绿氢项目(一期)获得了备案,该项目计划建设一条年产7万吨的制绿氢生产线,每小时可产出56000标准立方米的绿氢。
10.远景赤峰150万吨绿色氢氨项目(约3GW)
2022年3月,远景科技集团和赤峰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随后该集团在赤峰成立远景零碳技术(赤峰)有限公司,建设全球首个商业运营绿色氢氨工程,也是全球最大规模的绿色氢氨项目,即年产绿色氢氨150万t项目。
2024年3月,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第一阶段30万t绿色氢氨首期工程投产。在赤峰产出第一车绿氨产品,并实现使用100%的绿色电力,二期工程新增30万吨产能,预计2025年12月投产;三期工程年产90万吨,计划2027年12月全面达产。
项目采用100%绿电制氢,通过电解水制氢装置生产绿氢,结合空分装置制氮,最终合成绿氨。项目预计绿氢年产30万吨,合计制氢规模约3GW。
11.国际氢能冶金化工产业示范项目(3GW)
由水木明拓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导建设,总投资400亿元,规划年产30万吨绿氢、120万吨绿氨及110万吨氢直接还原铁,并配套500万千瓦风力发电与150万千瓦光伏发电,形成“风光储氢—冶金—化工”全产业链闭环。2023年4月,一期工程在内蒙古包头达茂旗开工,配套150万千瓦风电场及15万标方/小时制氢系统。
绿氢生产:采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技术,年产绿氢30万吨,配套500万千瓦风电与150万千瓦光伏,实现绿电100%就地消纳。
下游应用:年产120万吨绿氨(用于化工原料)及110万吨氢直接还原铁(替代焦炭炼铁),同步建设80万吨铁素体不锈钢生产线,推动冶金行业低碳转型。
储能与输送:配置75MW/150MWh电化学储能系统、3万标方储氢设施及制氮、脱盐水等公辅工程,保障能源稳定供应。
12.中能建松原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约1GW)
由能建绿色氢氨新能源(松原)有限公司主导建设,总投资296亿元,分三期规划建设3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及60万吨绿色合成氨/醇产能。一期工程投资69.46亿元,建设8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风电为主)及年产20万吨绿色合成氨/甲醇装置,计划2025年下半年投产;二期及三期工程扩展至3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含风电、光伏)及60万吨/年绿色合成氨/醇产能。
项目采用“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通过新能源直供电解水制氢,结合动态合成氨技术,实现绿电波动性与化工生产稳定性高效衔接。2025年1月,合成氨装置完成混凝土结构框架浇筑;2025年3月,四套电解制氢装置主体结构封顶,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2025年下半年一期工程投产,年产绿氢3.5万吨、绿氨/醇20万吨。
碳索氢能网 https://h2.solarbe.com/news/20250429/50002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