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山西省吕梁市经济开发区3MW绿电离网制绿氢加氢一体化示范项目成功试车,标志着吕梁市在绿氢制取方面实现新突破,项目核心——电解槽所用规格为国内首创,且实现纯国产化。
而在这数日前,搭载吕梁当地企业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氢能重卡,也在吕梁周边成功试运行。从制氢到用氢,短短数日两大突破接踵而至。
这份产业爆发力,正与当地经济的“逆袭”形成呼应:今年一季度,吕梁GDP以579.4亿元跃居全省第二,名义增速达26.07%,排名连升四位。氢能产业,正是这场逆袭的核心推力之一。
国内首创的制氢技术
3MW绿电离网制绿氢加氢一体化示范项目位于吕梁经开区新材料园区,其核心为广东泰极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极动力”)研发的全国首台单体2MW纯国产化AEM电解槽。
该电解槽可有效降低电解水制氢成本,为吕梁可再生能源就近就地消纳和氢气运输储存成本高提供了解决方案。
项目签约于去年12月28日,是全国首个3MW分布式光伏离网制氢一体化项目。项目签约半年便实现成功试车。
近年来,吕梁致力于氢能源转型,在制氢产能、制氢成本、氢能应用场景及氢能源车产业链等方面已形成显著优势。
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焦化和非常规天然气生产基地,吕梁现有1.6亿吨煤炭、3785万吨焦化、35亿立方非常规天然气产能,新能源“绿电”装机规模达283兆瓦。目前,吕梁市已形成13万吨制氢产能,全省第一;已建成11座加氢站,数量占全省一半。
政策层面,吕梁用“真金白银” 激活市场:对氢气零售价格不高于示范城市群示范目标价格的加氢站,按每千克5元给予运营补贴,直接拉低终端用氢成本。而吕梁周边200公里内6万余辆煤炭运输重卡,更构成天然的应用场景,这些重卡若逐步替换为氢能车型,将为氢能源汽车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此前,吕梁在氢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燃料电池技术上已有相关积累。
2023年10月,吕梁经开区引进吕梁澜起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吕梁澜起”)。
去年12月,吕梁澜起在吕梁经开区正式下线第一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今年6月,搭载吕梁澜起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首批49吨氢能重卡成功往返于吕梁周边县区至太原市清徐县。
而据泰极动力官网介绍,其研发生产的氢燃料电池膜电极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还通过原材料国产化,实现价格优惠50%。若吕梁经开区与泰极动力能在氢燃料电池膜电极相关领域展开合作,将加快吕梁氢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据吕梁市规划,力争到2030年,全市制氢能力达到50万吨以上,氢能汽车保有量突破3万辆,产业链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上述项目的落地都将加快吕梁对氢能源产业核心技术的掌控,助力其扩大产业集群优势,加快氢能产业规模提升。
碳索氢能网 https://h2.solarbe.com/news/20250717/50004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