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详情

2377.82公里!三大纯氢输氢管道年内开工

来源:碳索氢能网 发布时间:2025-08-19 11:14:44

输氢管道是氢能产业链的核心枢纽,也被认为是目前最理想的运输方式,一头连接风光制氢基地,一头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等用氢市场,可实现绿氢规模化跨区域调配。

然而,唐叔贤院士认为,发展长距离输氢管道仍面临三大主要挑战:

一是上游制氢端能否提供足够的氢源,这关系到输氢管道利用率和输氢成本的分摊问题;二是下游的用氢市场需求能否匹配管道的设计输氢量,只有将氢气制取、消纳的上下游打通,管道输氢的经济性、便捷性才能得以体现;三是我国纯氢管道建设尚存在技术方面的瓶颈。

长期以来,我国现有的长距离纯氢管道较少,主要集中于化工企业厂区内部,较美国和欧洲有一定差距。但我国追赶的脚步逐渐加快,一方面,我国于近期规划核准了多条长距离输氢管道建设项目;另一方面,我国也在积极推动长距离输氢管道的施工、设计、焊接等环节的国家标准研究制定工作。

经过几年“规划酝酿”,今年将有三条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迎来开工的关键节点,管道总长度达2377.82公里。

乌兰察布市至京津冀输氢管道项目

2025年11月开工

乌兰察布市至京津冀输氢管道项目(即“西氢东送” 输氢管道示范工程)由中国石化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中石化新星(内蒙古)西氢东送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统筹项目的投资、建设与运营。根据最新动态,该项目内蒙古段已正式获批并进入实施阶段,预计将于2025 年 11 月正式开工建设,整体工程计划于 2027 年 12 月建成投产。

图片

图:乌兰察布至京津冀地区输氢管道示范项目

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网站

项目定位与规模

作为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该工程起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途经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和天津,近期设计输氢量10万吨/年(远期50万吨/年),管道全长约1145公里,是目前国内覆盖区域最广的输氢管道之一,是推动绿氢规模化输送、探索氢能“制储输用”一体化商业运营模式的国家级试验示范项目。

内蒙古段获批与建设计划

核准与环评进展:内蒙古段于2025 年 6 月 24 日获正式核准批复,总投资 15.004867 亿元,并于 7 月 28 日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标志着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内蒙古段项目,起自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商都首站,途径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兴和县,至蒙冀分界线处,与河北省张家口市管 道连接。管道整体方向自北向南,全长约119公里(商都县51 公里、兴和县68公里),新建2座站场,3座阀室,设计压力6.3MPa。商都首站至兴和清管站管径D457mm,兴和清管站至蒙冀分界线管径D610mm,设计输量近期10万吨/年,预留远期50万 吨/年输送能力。

工期安排:内蒙古段建设期限明确为2025 年 11 月至 2027 年 12 月,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管道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

其他区域进展与协同推进

河北省段前期工作:河北省部分已于2024 年 7 月启动用地预审与选址招标,涉及管道途经的张家口、保定等 4 市 23 个区县,计划同步推进工程前期手续。

北京段前期工作:1月23日,中国石化建设工程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公布北京段选线路由方案研究工程技术服务项目一标段中标结果,中标人为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制氢配套工程:乌兰察布市10 万吨 / 年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制氢厂部分)已于 2024 年 1月获批,建设周期为 2024 年 6月至 2026 年6月,预计2027 年 6 月投产。

海泰康保——曹妃甸氢气长输管道项目

2025年内开工

海泰康保——曹妃甸氢气长输管道项目(下称“康曹氢气长输管道项目”)由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张家口海泰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主导投资建设,项目前期评价手续已基本完成,部分已启动勘测工作。今年5月,海泰氢能知情人向碳索氢能网透露,康曹氢气长输管道项目计划在年内开工。

图片

图:康曹氢气长输管道项目

来源:张家口晚报

战略定位与工程规模

康曹氢气长输管道项目是全球口径最大、输量最高的绿氢管道。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34.5亿元,管道起自康保制氢和液化工厂,途经张家口市、承德市和唐山市3市的20个县区,终至唐山市曹妃甸区。管道线路总长度约为1037.82公里,管道设计压力7.2兆帕,管径为813毫米,设计年输送氢气量155万吨。

政策支撑与战略价值

作为河北省“十四五” 能源规划头号工程,项目获土地预审、生态红线调整等政策倾斜,并纳入京津冀氢能协同发展框架。其战略意义体现在:

能源革命示范:首次实现绿氢规模化跨区域调配,验证高压纯氢输送技术路线,为全国氢能管网建设提供标准范本。

双碳目标抓手:年输送155 万吨绿氢可替代京津冀地区 80% 的灰氢需求,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 1099 万吨、二氧化硫 5.67 万吨。

区域协同标杆:与中石化乌兰察布主干线通过康保分输站实现气源互济,形成“西氢东送 + 北氢南下” 复合网络,助力京津冀建成全球首个千万吨级绿氢消费市场。

技术创新与安全保障

材料与工艺突破:采用国产X60 级高强度钢管,氢脆指数≤3%,耐高压性能较传统管材提升 40%。所有环焊缝实施 100% 射线 + 超声波检测,并引入全自动焊接技术,焊缝缺陷率控制在 0.1% 以下。

智能化运维体系:建立张北调控中心,集成分布式光纤传感(DAS)系统,可实时监测管道应力、温度变化,泄漏响应时间≤3 秒。沿线布设光纤预警系统,通过振动信号识别第三方破坏行为,实现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系统集成创新:首创“主干线 + 支线”Y 型网络架构,设置 45 座阀室和 11 座站场,在康保、赤城等节点预留上气 / 下气接口,兼容沿途补充气源接入。

达茂旗至包头市区氢气长输管道工程项目

计划2025年9月5日开工

华电达茂旗至包头市区氢气长输管道工程项目,由华电新能源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内蒙古华电华蒙管道有限公司主导投资建设。据8月8日发布的管道施工总承包招标公告显示,项目计划2025年9月5日开工,2025年12月5日前完工,暂定工期90天。

图片

战略定位与工程规模

达茂旗至包头市区氢气长输管道工程是内蒙古自治区“一干双环四出口” 绿氢输送管网的核心支线项目,也是我国西北地区首个实现商业化运营的纯氢长输管道工程。管道全长约195km,设计压力为6.3MPa,管径为DN457,设计年输氢气量为10万吨。

该管道起点为白云鄂博矿区巴润产业园(化工集中区)首站,管道总体方向自北向南,途径达茂旗的白云鄂博矿区巴润产业园(化工集中区)区、白云鄂博矿区、新型工业园区、固阳县、乌拉特前旗、包头市昆都仑区,终点为昆都仑区末站。

该项目对接达茂旗华电20 万千瓦风光制氢项目(年产绿氢7800 吨)及周边待开发的风光制氢资源,形成“制储运销”一体化闭环,为包头钢铁、化工等产业集群提供低成本绿氢,预计使工业用氢价格从35元/公斤降至6-8 元/公斤,推动包头市打造“氢基冶金示范基地”。

碳索氢能网 https://h2.solarbe.com/news/20250819/50006416.html

责任编辑:张欣雨

碳索氢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氢能网或碳索氢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氢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